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课程中心 >> 教学大纲 >> 数学 >> 正文
 
 

《高等代数I》课程教学大纲

2023年09月15日 发布 浏览




高等代数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及课程简介

(一)课程信息

课程英文

名称

Advanced Algebra(I)

学分

4

总学时

64

课程

编码

0701220004

理论

64

实践

0

适用

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先修课程

高等代数

开设课程学院

理学院

课程

类别

£通识课程  专业基础  专业(必修  限选  任选 实践环节

(二)课程简介

《高等代数》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中学代数的继续和提高,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在工程技术、军事和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应用学科的重要工具课,也是近代数学中很重要的理论基础课。以几何空间为背景,按照数学的思维方式,研究线性空间的代数结构及其态射,不仅为学习离散数学、常微分方程等其它后继课程提供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高等代数I主要介绍多项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多项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熟练掌握矩阵和线性变换的关系,学会线性方程组、矩阵、线性变换问题的相互转化;熟悉和掌握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等辨证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多维运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

(一)具体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

课程目标1正确理解本原多项式,不可约多项式、行列式、方程组与矩阵、秩、线性关系等相关概念,掌握多项式因式分解、可约性判定、行列式值、矩阵运算、线性方程组求解等运算。善于利用相关的代数方法在几何学中处理坐标变换、几何性质等交叉学科问题和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2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3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1.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科学计算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备分析实际问题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1. 正确理解本原多项式,不可约多项式、行列式、方程组与矩阵、秩、线性关系等相关概念,掌握多项式因式分解、可约性判定、行列式值、矩阵运算、线性方程组求解等运算。善于利用相关的代数方法在几何学中处理坐标变换、几何性质等交叉学科问题和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2

2.问题分析:能够将数学和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应用到各个相关领域,特别是复杂数据工程的分析、建模和算法设计。

2. 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3

5.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实际问题,使用恰当的技术和专业软件,设计和开发新技术或新方案,并将新技术用于预测和模拟。

3. 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理论教学安排

章节或知识模块

教学内容

支撑课程目标

及基本要求

学时

分配

教学方法与

学生任务

第一部分  多项式

1.1数域。

1.2一元多项式。

1.3整除的概念。

1.4最大公因式。

1.5因式分解定理。

1.6重因式。

1.7多项式函数。

1.8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1.9有理系数多项式。


支撑课程目标1、2、3、4、5、6


基本要求:

1. 掌握数域的概念;理解有理数数域是最小的数域,掌握复数域,实数域和有理数域之间的关系。

2. 了解一元多项式的定义;掌握一元多项式的四则运算及其性质,树立从具体到概括的抽象逻辑思维

3. 掌握带余除法定理,并利用带余除法定理计算商和余式;理解整除的概念,掌握整除的判定;掌握综合除法。

4. 理解最大公因式的概念;掌握辗转相除法,并会求满足要求的u(x),v(x);理解互素的概念,掌握互素的判定方法。

5. 掌握不可约多项式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因式分解及唯一性定理;掌握多项式的标准分解式。

6. 掌握k重因式的概念,理解重因式与微商的关系。

7. 掌握余数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多项式函数和多项式之间的关系。

8. 掌握代数学基本定理;理解复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掌握复系数多项式的标准分解式。理解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掌握实系数多项式的标准分解式。

9. 掌握本元多项式的概念;理解高斯引理,掌握有理系数多项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埃森斯坦因判别法。

10.利用Matlab等专业软件求解多项式的根的精确值或近似值。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学生任务:

1.学习相关知识理论。

2.完成作业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多项式在电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部分 行列式

2.1引言。

2.2排列。

2.3 n级行列式。

2.4 n级行列式的性质。

2.5行列式的计算。

2.6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

2.7克拉默(Cramer)法则。

2.8拉普拉斯(Laplace)定理·行列式的乘法规则。

支撑课程目标1、2、3、4、5、6


基本要求:

1. 掌握二阶和三阶行列式的算法理解行列式与线性方程组的关系。

2. 掌握排列,逆序数,奇偶排列的概念;理解排列的奇偶性与置换的关系。

3. 了解利用定义计算行列式的方法;掌握行列式的性质1。

4. 理解并掌握行列式的各种性质。

5. 理解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并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简化行列式的计算。

6. 理解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计算行列式的方法,树立从具体到概括的抽象逻辑思维;掌握形如范德蒙德行列式的计算。

7. 理解并掌握克拉默法则。8.掌握k阶子式的代数余子式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拉普拉斯定理和行列式的乘法原理,树立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

8.利用Matlab等专业软件求解n阶行列式的值。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学生任务:

1.学习相关知识理论。

2.完成作业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行列式在DNA序列对比、遥感图像对比和保密编译码等生活方面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

线性方程组

3.1消元法。

3.2 n维向量空间。

3.3线性相关性。

3.4矩阵的秩。

3.5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定理。

3.6线性方程组界的结构定理。

3.7二元高次方程组。

支撑课程目标1、2、3、4、5、6


基本要求:

1. 掌握代入消元法和高斯消元法;理解方程组的初等变换。

2. 掌握n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数与向量相乘,树立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

3. 理解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线性表出,等价,极大线性无关组等概念;掌握判断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方法,掌握将一个向量被其他向量线性表出的方法;理解有关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若干结论。

4. 掌握矩阵的行秩,列秩和秩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与矩阵的子式的关系;掌握计算矩阵的秩的方法,并求矩阵的列(行)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

5. 理解并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定理。

6. 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理解并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定理并能熟练求解线性方程组。

7. 了解求解二元高次方程组的一般方法。

8.利用Matlab等专业软件求解线性方程组。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学生任务:

1.学习相关知识理论。

2.完成作业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线性方程组在信号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处理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第四部分

矩阵

4.1矩阵概念的一些背景。

4.2 矩阵的运算。

4.3矩阵乘积的行列式与秩。

4.4矩阵的逆。

4.5矩阵的分块。

4.6初等矩阵。

4.7分块乘法的初等变换及应用举例。

支撑课程目标1、2、3、4、5、6


基本要求:

1. 了解矩阵概念的背景,树立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

2. 掌握矩阵的四则运算以及矩阵的数量乘法并能熟练的应用各种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3. 理解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和行列式的乘积之间的关系;掌握矩阵的各种运算的秩与原来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

4. 掌握可逆矩阵以及矩阵的伴随矩阵和矩阵的逆的概念;掌握矩阵可逆的条件以及矩阵的逆的求法;理解矩阵求逆与其他矩阵运算之间的关系并能求解简单的矩阵方程。

5. 掌握矩阵分块原理,并利用矩阵分块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6. 掌握初等矩阵的概念;理解初等矩阵的乘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初等矩阵解决相关问题。

7. 掌握利用分块矩阵以及矩阵初等变换相结合简化矩阵运算的方法,并能利用来解题。

8.利用Matlab等专业软件对矩阵进行加减乘等运算,求解矩阵的秩和可逆矩阵的逆矩阵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学生任务:

1.学习相关知识理论。

2.完成作业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矩阵在密码学、人口流动问题等方面中的应用。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阶段性测试、课内外学习表现等;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

1.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 = 过程考核成绩*40% + 期末考核成绩*60%

2.过程考核成绩评定

过程考核成绩(100%)=考核方式A50%)+考核方式B30%)+考核方式C20%)

成绩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A:课程作业:围绕课程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考核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情况,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应用情况;

2)考核方式B:阶段性测验:围绕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考核学生对于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应用情况;

3)考核方式C:课内外学习表现:围绕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出勤情况、线上线下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责任感的树立情况。

3.期末考核成绩评定

期末考核主要围绕课程目标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和具体方法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等;方式为闭卷考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相关理论,运用具体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三)课程目标达成的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考核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

期末

考核

课程作业

阶段性测验

课内外学习表现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考核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评价标准

高于预期

达到预期

低于预期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课程目标1

课程作业:对概念和知识点理解完全正确,解题过程书写工整,无错。

课程作业:对概念和知识点理解基本正确,解题过程基本无错。

课程作业:对概念和知识点理解有一些错误,解题过程有一些错误。

课程作业:对概念和知识点理解错误较多,解题过程有大量错误。

阶段性测验:对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完全正确。

阶段性测验:对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基本正确。

阶段性测验:对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有一些错误。

阶段性测验:对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有大量错误。

期末考核:对基本概念、相关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完全正确或比较正确,基本无误,卷面成绩达到优秀。

期末考核:对基本概念、相关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较为正确,错误较少,卷面成绩达到良好。

期末考核:对基本概念、相关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存在较多问题,有一些错误,卷面成绩合格。

期末考核:对基本概念、相关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存在大量错误,卷面成绩不合格。

课程目标2

课内外学习表现:能按时出勤,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积极认真。

课内外学习表现:能按时出勤,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部分学习任务,学习态度比较积极认真。

课内外学习表现:能基本按时出勤,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部分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一般。

课内外学习表现:存在较多旷课情况,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部分学习任务,学习态度敷衍消极。

期末考核:对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和研究的过程完全正确或比较正确,基本无误,卷面成绩达到优秀。

期末考核:对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和研究的过程比较正确,错误较少,卷面成绩达到良好。

期末考核:对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和研究的过程存在较多问题,有一些错误,卷面成绩合格。

期末考核:对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和研究的过程存在大量错误,卷面成绩不合格。

五、课程反馈

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束后,根据课程的学习情况及时从任课教师处获得学习反馈,以便改进学习。任课教师主动进行过程反馈,在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达成课程目标。

六、课程评价与改进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应遵循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通过的课程达成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对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进行评价,出具课程达成评价报告,并报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审核。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撰写授课总结和改进计划,完善课程目标及考核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北京大学数学系前代数小组编. 王萼芳、石生明修订. 高等代数(第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 丁南庆,刘公祥,纪庆忠,郭学军.《高等代数》.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3] 张禾瑞,郝炳新.《高等代数》(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丘维声. 《高等代数》.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5] 林亚南.《高等代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 蓝以中.《高等代数简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 丘维声.《高等代数学习指导》(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8] 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厦门大学《高等代数》

https://www.icourse163.org/learn/XMU-1001951004?tid=1450243463#/learn/content




制订人:        王忠伟       (修订日期:   2023  9  月)

审订人:   林洪伟、李德浩   (审订日期:   2023  9  月)


版权所有 © 2018-2020 金陵科技学院理学院 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联系电话:025-86188970 传真:025-86188970 邮箱地址:lixy@jit.edu.cn